红娘口述:你不知道的相亲市场

新浪新闻
“姑娘,你是做什么的呀?”
“我是一名红娘。”
每次我回答完这个问题,大家的反应都不一样。有的人会好奇地问东问西,也有的人会怀疑地看着我,仿佛我是个骗子。
这确实是一个有点争议的职业。网上经常能看到大龄单身女性被婚恋公司骗取几万元的会员服务费,实际上介绍的男士都是托儿,或者完全不符合一开始说好的数量和质量。这个行业确实缺少监管和统一的收费服务标准,但也不能一巴掌全盘否定,毕竟各行各业都有骗子,更何况找对象这种事情本身就很难衡量好坏。实际上,大城市的单身男女们日夜忙碌,圈子有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各种婚恋平台或交友软件,通过这个渠道找到另一半的也不在少数。
红娘有业余和专业之分。最常见的是中年阿姨热心肠,喜欢撮合年轻人,简单的提供资料牵线,复杂的组织聚会,成规模的还会建个微信群。还有公司工会和校友会,定期联合兄弟单位举办内部单身活动。以上这些多为个人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资源比较单一,但相对可靠。可也只是相对,我之前有一个男会员,清华毕业,周围人给介绍了一个北大毕业的女生,相处了半年就结婚了,还很快有了孩子。但之后他发现,女方之前离异,还有过孩子,而且是前夫找上门来才得知真相,北大毕业的学历也是假的。两个人协议离婚,孩子由男方带。后来我这位男会员问之前的介绍人,才知道女方只是他在火车上偶然搭话认识的。
以营利为目的的就五花八门儿了,小到定期举办付费酒会或出游活动的公众号,大到各种注册用户百万千万的大型婚恋服务公司。但规模越大,社会上的人越多,风险也就越大。毕竟几百块钱的网站注册费没什么门槛儿,也筛不出酒托、销售、骗钱等目的不纯的。所以现在比较流行小圈子,锁定一类人群,比如海归圈儿或名校毕业。
我就是在这样一家高校校友交友平台做红娘,一开始公司不大,但依靠校友口碑相传,已成规模。我们这种平台一般提供三种服务,一是定期举办付费的相亲活动,二是一对一会员的针对性介绍,三是情感咨询和恋商培训。第一种相亲活动其实是引流作用,吸引参加者报名一对一会员。毕竟参加一次活动一般也就一两百,门槛也不会特别高,学历、收入、资产等满足一项即可。来参加的人五花八门就会导致很多人觉得效率太低,遇到的人也不一定真的着急找对象,需求比较迫切的便会选择我们的会员服务。我之前有一个男会员是90年的,参加了几次活动发现女方大都是80后,便果断报名了会员。
一对一会员服务的门道就多了,按照时间长短分为不同的收费标准,短则三个月,长到包结婚,一万多到十万不等。要问我一般需要多久能找到合适的异性,还真不好说。大多数见三到五个人能遇到可以相处试试的,但很多不到一个月就发现不合适。要说能长期稳定相处的,不少男会员三五个月就能成,而女会员相对难一点,尤其是感情经历少的,八个月以上的不在少数。不过,也有会员反而在自己的圈子里找到了另一半。缘分这种事情,真的见仁见智。
与此同时,收费标准也取决于会员自身的情况,比如女性的费用一般高于男性,29岁上下的收费标准不一样等等。现在过来咨询的都有1999年出生的女孩了,有些事业有成的男会员甚至要求女方不超过25岁。当然这些是比较极端的,但相亲市场确实很残酷,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我们资源库里的优质单身女性数量高于男性,相信这也是市场上的普遍情况。
前几天有一条新闻,据官方数字统计,中国目前有3800万剩男,3900万剩女。看似相当,但剩男大多集中在农村,剩女则在大城市。抛开“剩”的标签问题不谈,大城市的适龄单身女性确实面临困境,很难将就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差的。不过也不用过于绝望,不是年纪大了就再也找不到好的了,都是概率问题,遇到了就是100%。
说到这儿,就聊到了心态问题。我做红娘的资历尚浅,目前主要就是做资源匹配,根据会员需求推荐合适的异性,双方看资料觉得不错就安排见面,见面后都觉得合适就让他们私下相处,不时问问进展,做一些简单的答疑解惑和矛盾调和。复杂的情况则交给专业的情感咨询老师,不太会推进关系的则推荐恋商培训。这个过程真的是能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很多在相亲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都是因为心态摆不正,导致无法调整到自己最好的状态,从而错过优质资源,甚至进入恶性循环。
大部分会员遇到的问题是连续见了好多人,不是她看不上,就是对方看不上她。一般这时心态上会有些疲惫和绝望。再加上服务期除了包结婚都是有固定时长的,时间限制也会让人更加焦躁。有的机构会抓住人的这种心理,故意在服务期快结束的时候减缓推荐的频率,或者故意给你推荐一些条件很一般的,引导你继续延期付费。这都是销售的套路,不太厚道,但也无可厚非,毕竟婚恋公司是盈利机构,不是公益组织。
这时就需要广大单身男女们有一个好的心态,婚恋公司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不是救命稻草。会员费确实不便宜,但既来之则安之,没有必要为了不吃亏而让心态失衡,甚至去将就。也许你没有在期间遇到合适的人,但接触了这么多人,也能对自己究竟想找什么样的人,以及和什么样的人匹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甚至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主动去改变,这些都是难得的收获。
还有一个普遍问题是在相亲的过程中会员们总会去衡量对方的各方面条件,左思右想,摇摆不定,这也是导致心态失衡的一个因素。因为完全符合期望的很难遇到,大部分人都是这一点要求符合甚至超出,但那一点却有所欠缺。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要提出一个听上去不太厚道的建议了,同时多接触几个人会让你在比较中知道自己最看中的是什么。当然不是说脚踏多只船,而是不要过早地否定一个人,毕竟只见一面可能会有认知偏差。之前介绍的可以保持联系,私下约约饭,哪怕只是交个朋友。说实话,能在那么多资料中锁定两个人,还能在互相看过基本资料后约出来见面,本就是缘分。
写到这儿总觉得还有些想说的,但找对象不是套公式,没有普适规律,每个人的缘分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甚至无法判断什么样的人是对的,而是在那一个阶段你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摆正心态,调整状态,积极面对,也许下一个他,就是对的人。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