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9秒83怎么跑出来的?外教的朋友圈里揭露

新浪新闻
原标题:苏炳添9秒83是怎么跑出来的?答案就在外教兰迪·亨廷顿的朋友圈
来源:综合 钱江晚报 北青网娱乐
近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百米半决赛中以9.83秒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被称为“亚洲飞人”。妻子林艳芳称二人初中就已经相识了,同学之间经常传纸条,还曾是苏炳添的组长,交换日记本,每周都会见一次面。
据悉,妻子林艳芳与苏炳添从小青梅竹马,两人从初中就相识,2016年10月10日,苏炳添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结婚证宣布结婚喜讯,2017年10月举办了婚礼,2018年7月11日凌晨,苏炳添与林艳芳的儿子出生,三口之家幸福美满。
“我要感谢我的小团队,这个成绩属于中国的时刻。”赛后采访,苏炳添把创造奥运会奇迹的功劳归功于背后的教练团队,而这个“小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他的主管教练兰迪·亨廷顿。复盘决赛时,亨廷顿表示“深感自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苏炳添如此惊人的成绩是怎么跑出来的?赛后亨廷顿一段很长的朋友圈揭露了>>

2013年,作为带出过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尔·鲍威尔和前三级跳世界纪录保持者班克斯的顶级教练,兰迪·亨廷顿接受中国田径队的邀请,成为了男子跳远组的外籍教练。不过,到了田径场上,亨廷顿关心的却不仅仅是跳远这一个项目。在执教短跑项目上,亨廷顿同样颇具心得,他的得意弟子鲍威尔就是最好的例子,不仅跳远成绩惊人,在100米和200米项目上也同样极具竞争力。
“他对任何一个项目都很关心,都很愿意去指导运动员训练。”田径名宿邹振先评价亨廷顿是一个“多事的老头儿”,在他眼中亨廷顿总是在田径场里不停地跑来跑去,一会儿给跳远组的队员们设置起跳点,一会儿又跑去短跑组提提意见。苏炳添就曾多次受到他的指导,收获了不少宝贵意见。
2014年,亨廷顿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和数据分析,指出苏炳添之前的百米技术存在节奏感缺失的问题——起跑转平跑很快,但在50米至60米时就容易节奏混乱,力量和速度逐渐下滑。
在亨廷顿的建议下,苏炳添改变了跑器上双脚的位置,并调整了自己的起跑脚。这样的细节变化让苏炳添得以将最高速状态保持到后半程,也推动了他的第一次蜕变。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成绩,首次打开了10秒大关;三个月后的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苏炳添再次跑出了9秒99的成绩。
“他给我们的训练带来了很大帮助,首先是关于速度的概念;其次是节奏的变化。”苏炳添坦言,自己的突破离不开亨廷顿的指点。
就这样,从2017年开始,亨廷顿正式成为了苏炳添的主管教练。而接手训练后,亨廷顿对苏炳添的技术、力量和体能进行了科学而客观的评测,帮助他改变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和脚掌落地后的发力方式。
“像我们这个阶段的运动员虽然不适合改太多技术动作,但可以尝试一些细节改动,这次改动之后脚掌落地的发力会更好。”虽然,改变技术动作的过程让苏炳添一度感到不适,但随之而来的成绩进步却很明显。2018年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上,28岁的苏炳添跑出了9秒91的成绩,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保持的亚洲记录;七天之后,在钻石联赛巴黎站上,苏炳添再次复制了9秒91的奇迹。
亨廷顿的训练要求有多细致,苏炳添团队在社交网络上上传的一段训练视频就是很好的说明——苏炳添从压腿、拉伸到高抬腿,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甚至在适应跑道的起跑训练中,他还拿着卷尺反复测量起跑器到起跑线之间的距离,要求精确到毫米。
在亨廷顿的指导下,苏炳添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整个2018赛季,苏炳添四次打开10秒大关,成为了国际田联官网文章中称赞的“中国SU度”。对于爱徒,亨廷顿更是信心满满,在去参加雅加达亚运会前,他公开表示苏炳添的极限是9秒85。
2019年,30岁的苏炳添遭遇了腰伤的侵袭,不得不暂别赛场近十八个月。蛰伏的日子里,亨廷顿一边利用关系专门到瑞士找到了费德勒的医生来帮助苏炳添治疗,一边利用更加科学的手段不断帮助他打磨各项技术细节。
“2019年整个国家队都开始使用高科技辅助训练。即使是举杠铃也有高科技电子检测出运动员的有效做功区间。兰迪帮助联系运动专家,给我们运动员做3D模型。通过将运动员的跑动姿势输入电脑,对比最科学的模型跑动姿势,来发现运动员每个跑动瞬间的不科学的地方。模型能够显示出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这让我了解到,也许一个微妙的发力点的改变,就能带来速度的提升。”
苏炳添介绍说,这样的科技手段,可以让运动员随时在电脑上调出相关视频和数据,动作的规范性与放松程度一目了然,并通过大数据算出改进挖潜的途径。“连晚上的睡眠也有监控,教练员能够精确及时地掌握队员身体状况。”
在亨廷顿和整个教练团队的帮助下,苏炳添的状态逐渐复苏,也为他在东京奥运会创造9秒83的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结束后,亨廷顿发了一段很长的朋友圈,感谢了这个超过12人的大团队对于苏炳添的帮助,其中不仅有医疗师、体能师、营养师和科研人员,甚至还有生物力学专家。“感谢保罗·法尔曼弥补了我们在医疗方面的空缺,感谢体能团队告诉我们在爆发力和力量上如何训练。”
“感谢创造了9秒83记录的团队里的所有人!”亨廷顿将苏炳添的突破归功于整个“复合型团队”,“还要感谢曼恩博士填补了我们在技术知识上的巨大鸿沟。”
不过在复盘决赛时,亨廷顿却说,东京的备战训练中,自己和团队没能为苏炳添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枪做足训练上的储备,“深感自责”。“苏在半决赛付出了全部,那就很难再重复一次这么高水平的发挥。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我的错,我本应该准备得更充分。”
虽然,苏炳添没能在决赛中更进一步拿下一枚奖牌,但是亨廷顿认为苏炳添已经成为传奇,“苏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亚洲选手会相信,他们也能成为苏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