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者”吴谢宇正式提起上诉,亲戚称全力支持

澎湃新闻
2021年9月6日,澎湃新闻从吴谢宇辩护律师冯敏处了解到,吴谢宇已经正式提起上诉,上诉状由他个人邮寄给法院,律师没有看到具体的上诉状。此前,8月26日上午,“吴谢宇弑母案”在福州中院宣判,吴谢宇一审被判处死刑。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8月30日,福州市第一看守所外,刚结束完会见的辩护律师冯敏介绍,吴谢宇在会见时“情绪方面还挺稳定的,能够理智和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对于判决结果,吴谢宇将选择上诉,上诉状由他自己书写。
据福州中级人民法院8月26日通报,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母亲谢天琴生活已失去意义,于2015年上半年产生杀害谢天琴的念头,并网购作案工具。2015年7月10日17时许,吴谢宇趁谢天琴回家换鞋之际,持哑铃杠连续猛击谢天琴头面部,致谢天琴死亡,并在尸体上放置床单、塑料膜等75层覆盖物及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剂。后吴谢宇向亲友隐瞒谢天琴已被其杀害的真相,虚构谢天琴陪同其出国交流学习,以需要生活费、学费、财力证明等理由骗取亲友144万元予以挥霍。为逃避侦查,吴谢宇购买了10余张身份证件,用于隐匿身份。
法院认为,吴谢宇为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经过长时间预谋、策划,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残忍。吴谢宇杀害母亲的行为严重违背家庭人伦,践踏人类社会的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到案后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遂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12月24日的第一次公开庭审中,吴谢宇就在自行辩护中表示认罪认罚,同时恳请法庭能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说他正在写自述材料,希望这份材料能给世人以警示作用。
谈到对自己犯罪行为的认知,吴谢宇说:“我想去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就是我的亲人和朋友,我想去弥补他们。虽然我知道我现在毫无能力,但我至少可以劳动。我是没有任何时间会浪费的,我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学习。”
据媒体报道,吴谢宇舅舅和姑父已经原谅了吴谢宇,并且签署了谅解书,希望司法机关能够宽大处理。8月27日,吴谢宇姑父对媒体说,他还是希望吴谢宇能够活下来,如果吴谢宇选择上诉,他会全力支持。
来源:澎湃新闻
此前报道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
宣判结果是:
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与此前的劳荣枝案一样。
吴谢宇案也采取了公开审理的模式。
以下是庭审实况。
一审宣判后,吴谢宇不服死刑判决。
准备提起上诉。
诉状将由他本人来写。
吴谢宇的上诉,也得到了姑姑、姑父的支持。
姑父说,“我不会像他们那么绝情。”
他希望吴谢宇能够活下来,如果吴谢宇选择上诉,他会全力支持。
说家里会永远为吴谢宇留一个房间,欢迎他随时回来。
并曾发文称:
“我原谅吴谢宇了,我认为吴谢宇是没有什么罪的。
据我了解,吴谢宇是失手杀人的,跟故意杀人罪刑不一样。
吴谢宇和他妈妈因为钱的小事发生争执,年轻人可能下手太重,不小心失手推了她下去,我希望法院能宽大处理。”
简直是一派胡言。
吴谢宇哪是“没有罪”“失手杀人”“因为钱发生争执”“下手重,不小心”,他明明是蓄谋已久。
有计划实施。
有计划隐瞒。
按步骤逃逸。
颠倒黑白,令人瞠目结舌。看来吴谢宇父亲这边的亲戚,对谢天琴的死,并没有那么痛心疾首。
吴谢宇母亲一边的亲戚,则没有太多支持的声音冒出。
舅舅只是有过表示,钱不再追究。
鉴于吴谢宇会继续上诉,接下来,这个案子很可能还会二审。
当然,也有资深律师称,这种罪大恶极的案子,社会影响极坏,如果没有新的铁证,维持原判的可能性很大。
也就是说,哪怕是二审,吴谢宇可能还是逃不过死刑。
值得一提的是,吴谢宇杀母的日期,是特别挑选过的。
7月10日。
因为7月10日倒过来,就是10月7日,是他自己的生日。
母亲在10月7日把他生出来。
他在7月10日把母亲送走。
这对于这个高材生而言,似乎能满足他对仪式感的特殊嗜好。
另外有一个细节,也是关于生日的。
庭审过程中,法官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谢天琴的银行卡)密码的?”
吴谢宇说:
“我不用试,我都知道是我的生日……她一定会用我的生日。”
深情至此,为何还要残忍弑母?
这也是公众最想问的问题。
时间倒回2016年2月14日。
吴谢宇舅舅连同警方,踹开了大门背后的罪恶。
吴谢宇母亲的尸体,这才被发现。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吴谢宇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形容:
从容冷静。
吴谢宇自述了20多分钟,引用了各种小说、影视剧,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只有在提到母亲惨状时,他表露出恐惧——
“好可怕、好可怕。”
在法庭上,他公开自己的心声。
2010年,父亲因肝癌去世。
从此以后,吴谢宇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考多少第一名都没用了。”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
谢天琴是克制的。
吴谢宇也从小就很擅长伪装。
他是“完美小孩”。做的每一件事,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让别人舒心。
父亲离世后,他同样如此。
他不曾表露过内心的痛苦,也没让母亲担心。
这对母子,都在假装若无其事。
伪装终究有破功一日。
去北京读大学后,吴谢宇内心的孤独日渐剧增。
2013年暑假,他第一次和朋友提到,大学太过压抑,想自杀。
因为父亲离世,他变得很焦虑。
2014年,他开始频繁去医院检查。声称自己心跳得很厉害,认为自己和父亲一样的绝症。
“快到期了。”
后来,他察觉自己心理出了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周都去医院看心理医生。
但没太见效。
弑母前,自杀的想法已经在他脑海存在已久。
独自在北京时,只要走过高楼,就会有冲动想要跑上去一了百了。
有一次,他差点成功了。
那是在天津时,他跑到住宿的酒店顶楼,试 跳楼自杀。
楼顶的防盗网救了他。
自杀未遂后,他出现了一个念头:“我死了,我妈该怎么办?”
人的潜意识有时很可怕。
一旦形成了,尤其是负面的意念,会快速蚕食人的理性。
吴谢宇从小被封“学神”。靠的是自我控制、极其强大的信念系统。
但也因此,他非常自负。
他认为父亲去世后,自己就是一家之主。
“我是妈妈的妈妈。”
他偷看过母亲的日记。
写满了对父亲的思念,对现实无奈的痛苦。
准备自杀的吴谢宇,放不下母亲。他决定要把母亲带走。
“爱你爱到极端的时候,你不敢做的事情你不能做的事情,我替你解决,我什么事都给你解决。”
他把日期定在7月10日。
包含2个意义。
1、这是他倒过来的生日。
2、母亲放假了。
吴谢宇认为,这一天是最好的时机。
而死亡是一个工具。
借助这个工具,他和母亲就能“回家”,找到父亲,再次一家团聚。
加上谢天琴喜欢张国荣。
他以为,妈妈也想像张国荣一样。
谢天琴还喜欢《红楼梦》。
吴谢宇又以为,母亲想像黛玉一样。因为宝玉不要她了,就自行了结,只求速死。
在庭审上,辩护人也说:
“吴谢宇真正杀害他母亲的原因,就是为了‘帮助’他母亲进行解脱。”
这是真话吗?
犯罪心理学专家武伯欣并不认可。
他认为,吴谢宇不过是在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为。
吴谢宇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
谈到弑母计划时,他自称整个计划,是按照“数学模型”进行的。
第一步,试探。
有一次放假,吴谢宇从北京回了福建。
他和母亲表达了自杀的想法。
据吴谢宇称,母亲听到后,情绪非常激烈。
“你想自杀?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自杀那不如我先死。”
这段话冥冥中默许了吴谢宇的计划。
第二步,购买作案工具。
自以为得到母亲默许后,吴谢宇在6月开始购买作案工具。
哑铃棒、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防霉包、抽湿器、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以及各种刀具。
静静等待着,7月10日到来。
被逮捕前,很多人认为吴谢宇对母亲怀恨在心。
原因是母亲的头部几乎被吴谢宇砍断。
他却推翻了这个猜想。
他表示,砍断母亲的头是因为想抱着自杀。
在实施计划前,他曾浏览过大量灵异资料,在一些论坛里,他了解到,人死后灵魂集中在头部。
他在自己房间动手,这也是精心计划的。
他声称,因为父母很好,不希望血迹污染了他们的床。
“我希望爸妈永远是干净的人。”
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都以为尸体在吴谢宇床上。
但实际,是在床下。
当时,众人破门而进,看到吴谢宇床上,有一个人体被层层包裹着。
拆开后,发现是假人。
他们继续搜索。
最终在床下发现了吴谢宇母亲。
恐怖的是,假人和尸体包裹得一模一样。
后来,吴谢宇解释了这个举动。
他表示:“这是超度妈妈上天堂的仪式,超度3天,妈妈就能去天堂和爸爸在一起。”
吴谢宇说得很真切。
逃亡期间,他也用行动,继续着超度母亲的仪式。
据吴谢宇父亲好友透露,在吴谢宇逃亡后,曾有一个女网友联系过他们。
女网友声称,和吴谢宇有过密切联系。
他们在贴吧认识。
后来,吴谢宇建了一个精神疾病类的QQ群。
群主昵称,就是谢天琴。
女网友还发来一个网址。
打开后,是吴谢宇QQ号创建的网络墓碑。
女网友表示,吴谢宇经常会在群里呼吁。让大家多去上上香。
但女网友遇到的,真是吴谢宇吗?
没人可以证实。
因为,吴谢宇不曾交代过此事。
但与行动不谋而合的,是吴谢宇在庭上对母亲的表白。
他认为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甚至一脸痛苦表示:“没有更好的方法,当时觉得这种方法(弑母)是最伟大的。”
吴谢宇真的爱母亲?
痛下杀手真是为了帮母亲摆脱吗?
起初,我也被骗了。
但查阅大量报道后,我发现了2个端倪。
据知情人称,吴谢宇杀害母亲后,其实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福州。
他藏在酒店里长达半个月。
期间多次回家,安置尸体、整理案发现场,甚至把家里的壁纸都换了。
不仅如此。
他还购买了大量活性炭、监控设备、把母亲日记剪贴拼凑,伪造了辞职信。
实施计划前,他提前领了一笔竞赛奖金。
杀害母亲后,他又骗取亲戚、父母朋友、同事合共140多万。
这些蛛丝马迹,都成了铁证。
揭穿了他口口声声的“以爱之名”。
他早想弑母。
也早就想好奔向逃亡之路。
逃亡后,吴谢宇过上了新生活。
与一般逃犯不同,他在四处躲藏外,还开启了放浪形骸的模式。
他在酒吧、夜总会上班。
与很多女性关系混乱。
此前骗来的钱,几乎都花在彩票和嫖娼上。
据庭审透露,吴谢宇曾每晚消费10000元以上。
也曾花4000~16000不等的巨款,来嫖娼。
有时甚至一次叫两名性工作者。
后来,吴谢宇和一名性工作者恋爱。
热恋期间,吴谢宇拍摄了多部私密视频,购买了很多情趣玩具。
再后来,吴谢宇居然提出结婚。
两人一同回了女方老家,还给了十几万作为彩礼。
最后,他甚至向对方说出了弑母的秘密。
他非常痴迷这个女人,为了她不惜暴露行踪。
但对方还是分了手。
原因之一是吴谢宇在恋爱期间,仍在持续嫖娼。
熟悉吴谢宇的人,都无法相信他的性欲很强。
他生在克制的家庭。
平时表现也非常儒雅谦逊。
只有和他恋爱过的女性,才窥探过他这一面。
吴谢宇被逮捕后,他前任女友的闺蜜,曾接受过采访。
期间,说过一句很有暗示性的话:“他精神上的爱满满的,他需要生理上的爱。”
知情人还曾透露,案发现场发现的一些惊人物件。
当时,办案人员到场搜查。
结果在吴谢宇的杂物间,搜出了大量性工具。
而吴谢宇也透露过,他知道自己存在性瘾问题。
第一次看黄色电影后,他的性意识苏醒。
他开始自慰。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生理探索行为。
但因为从小接受克己复礼的教育,他内心充满着负罪感。
“觉得自己很脏。”
他开始频繁浏览各种“戒色”相关的贴吧、论坛,试 摆脱自慰。
却发现越是恐惧,自慰频率越高。
渐渐地,自慰成了他宣泄生活压力的方式。
最终演变成性瘾。
到这,我忽然茅塞顿开。
吴谢宇逃亡的突变,变得非常合理。
他其实从没有变。不过是释放了天性,做回原本的自己。
吴谢宇个性很两极。
许多媒体用‘天使与魔鬼’,形容他的分裂。
他就像变色龙。
太懂得隐藏心性,善于伪装。
这是他从小练成的本领,指导老师正是自己的母亲。
在庭上,吴谢宇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
满足。
他从小到大,都在扮演父母给他的角色,努力活成他们的骄傲。
但这不是真实的吴谢宇。
大学期间,他把和母亲通话当作一份作业。
他每天收集有意思的段子,铭记自己的生活细节,只为了应付母亲的来电。
这个习惯甚至延伸到了,他的两性关系中。
对待异国的前任,他如法炮制。
每天固定在美国时间早上8点给她短信,汇报行程,并且在末尾加上“我想你,日复一日”。
吴谢宇前任曾表示,吴谢宇是她遇过最温柔的男生。
从不会发脾气。
无论什么时候都非常柔和。
吴谢宇的八面玲珑简直众所周知。
所有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对他印象非常好。
他铭记每个同学的生日。
掐点送上祝福。
就连各种节日,他都不会过放过。
最过分的是,这些信息都不是群发,而是独一无二的。
学神。
暖男。
他活成了每个人的理想型。
但这只是假相。
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做到去情绪、去个性化呢?
案件发生后,吴谢宇的音乐社交账号被扒了出来。
里面全都是重金属音乐。
他最喜欢的一支乐队,曾用名“炼狱”。
他的歌单里,收纳了大量“上帝羔羊”乐队的歌曲。
这支乐队的logo,寓意是:拯救无可救药的灵魂。
2015年9月。
逃亡中的吴谢宇,给某一任女友发了分手短信:“我爱你,但是我无法征服你。”
他一辈子都在寻求征服感。
大二时,吴谢宇一个高中好友曾去大学找他玩。
期间,好友询问他恋爱状况。
他否认已经恋爱。
并且说:“女人和成就比起来不算什么,女人不在我的人生计划内。”
他的微信签名上,写的是恺撒宣言:“我来,我看,我征服”。
这种征服欲、控制欲,最终害了母亲,也害了他自己。
他会认为,我的人生,我自己作主。
我身边人的人生,我也要作主。
母亲是他最关心的人。
她的痛苦、不快乐、抑郁,吴谢宇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决”这一切。
最终,极端的操控欲,令他实施了弑母计划。
这种杀害,在他看来,是一种解救。
孰不知,这是心智的扭曲,灵魂的变态。
因为再痛苦的人,也有权利自己选择人生,而不是被选择。
在庭审中,吴谢宇还提到,逃亡时曾与一个女人恋爱。
分手后,吴谢宇在她的酒和矿泉水里下药。
同时还烧毁了自己的电脑。
对于这种行为,他说是因为“里面有至少几百个G的黄片。。。。。。不想让世人看到。”
“就像黛玉葬花、黛玉焚诗一样。。。。。。”
把摧毁美化成文艺。
把伤害篡改成美。
把杀害解读成救赎。
把可怕行径,与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应,以此自我合理化,以获得理解。
吴谢宇的扭曲、暴戾、可怕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
吴谢宇被判处死刑,并准备上诉。
2019年,他被捕后,曾拒绝亲属为他请律师。
自己也拒绝律师。
似乎有从容赴死之意。
但如今却不服一审判决,要重新上诉。
朝令夕改,不值得为他同情。
吴谢还曾经说,要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书,警告世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新的脱罪说辞。
不论如何。
这桩凶案终于快要尘埃落定。
留给我们的,将是一个沉重的警示,和一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