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有一种致命的失误 叫“把直肠癌当痔疮”

新浪新闻

关注

肠癌早期患者生存率较高,为什么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保持上升趋势?

“十人九痔”,由于痔疮常见,且也存在大便出血,大便困难等症状,大约80%的直肠癌在首次出现便血症状,会被误诊或者误认为是痔疮。

两者很像,但他们完全不同。肠癌早期的症状较难以察觉,但如果出现下列6个症状信号,不要再认为是痔疮而随意应付了>>

1。排便习惯的改变: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产生便意频繁,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者排便困难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变稀,或者粘液血便。

3。大便带血:大便中带有鲜血、黏液甚至是脓血便。

4。消化道症状:出现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鸣音亢进等表现。

5。腹部肿块:肛门或者腹部发生肿块,约50%的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

6。全身症状:出现贫血、发烧、消瘦乏力等情况。

去医院检查时,常用的肠癌筛查方法有肛门指诊、结肠镜等,别不好意思!

肛门指诊简单有效,可以发现大致距离肛门边缘7-10cm处有没有发生病变。80%以上的直肠癌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4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每年至少做一次直肠指诊。

肠镜能直接观察到直肠内部,是准确检查肠癌的手段,5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定时筛查。有些人担心做肠镜很痛,现在已经有无痛可以选择。

二、加强预防,这4类人别大意

很多人在第一次做肠镜的时候,就被确诊为肠癌,甚至已经是中晚期。

根据《生命日报》显示,规范治疗之后,没有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高可达90%,而带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患者5年生存率仅约为11%。以下人群属于高发群体,更需要留意。

1。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的人。

家族遗传性在肠癌病因中占重要影响,约20%的肠癌患者,遗传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建议此类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早筛。

2。有肠息肉病史的人

肠息肉有癌变成肠癌的风险,为预防肠息肉发生复发,甚至是癌变,建议有过病史的人定期检查。

3。长期便秘或排便不规律的人

长期便秘或排便不规律,体内肠道系统紊乱,也是诱发肠癌的因素之一。此类人需要先找到便秘的原因,是否存在饮食问题,才好对症下药。

4。饮食中多肉少菜的人

一般认为,肠癌高发的因素包括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多肉少菜,不均衡饮食会加重引发直结肠癌的潜在风险。

三、高发癌症排行榜,为自己或者亲人看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居全球第一。死亡人数排在前五的恶性肿瘤是哪些,它们的高发年龄又是多少呢?

第一名肺癌,71万

年龄范围多在50-75岁之间,症状多为咳嗽、咯血、胸痛。

高发人群:长期吸烟者或者超过20年的被动吸烟(二手烟)者,从事石棉、铍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性肺部疾病史,肺癌家族史等。筛查推荐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

第二名肝癌,39万

年龄范围多在40~69岁之间,症状多为肝区疼痛、厌油、食欲不振。

高发人群:长期酗酒者,有慢性乙肝、丙肝病史,患酒精肝,脂肪肝等肝病,有肝癌家族史等。筛查推荐每半年腹部超声检查一次。

第三名胃癌,37万

年龄范围多在45岁以上,症状多为上腹疼痛、食欲不振。

高发人群:大量饮酒者,喜欢高盐、腌制食品。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等。推荐将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作为每年常规筛查项目。

第四名食管癌,30万

年龄范围多为40~69岁,症状多为吞咽时有轻度哽噎感、异物感。

高发人群:爱吃烫食,腌制、烟熏食品;有食管癌家族史等。筛查推荐胃镜检查。

第五名是本文讲述的结直肠癌,死亡人数29万,高危人群年龄范围通常在45~74岁。

除此之外,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死亡人数都位于前十之内,同样不容小觑。

来源:39健康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