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前主编 | 大可不必对网游管理草案太过紧张,游戏产业正向效益不亚于烟草白酒

前主编

关注

特邀作者 | 樊成

新浪新闻出品

12月25日,继12月22日新批准一批进口网络游戏版号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105款国产游戏版号,单次审批数量首次突破百款。新闻里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和广大游戏企业深受鼓舞”“有力展示了主管部门积极支持网络游戏发展的鲜明态度”……

那么,游戏版号是什么?对游戏行业意味着什么?一次性审批过百,又释放了什么信号?

所谓游戏版号,是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相关游戏出版运营的批文号的简称。说白了,版号就是一张通行证,有了版号,你才能光明正大地做游戏产品的经营,才能名正言顺地打开市场。同时,有了版号,游戏软件著作权就可以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

从过往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全年发放游戏版号748款,其中国产672款,进口76款;2022年全年发放游戏版号512款,其中国产468款,进口44款;2023年截至目前发放游戏版号1075款,其中国产977款,进口98款。今年的版号发放数据有所突破,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历史上,游戏版号的政策动静紧密影响着游戏行业的预期,这直接表现在股市上。比如2018年2月21日上午,在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大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宣布“首批部分游戏已经完成版号审核,我们正在抓紧核发版号”,彼时会场一片欢呼,腾讯应声飙涨1000亿,马化腾立即重回首富宝座。

这一次,在“直抒胸臆”的表白之前,人们很难不想起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拟规定”:网络游戏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等诱导性奖励。此事也迅速引发热议,在“征求意见稿”公布当天,股市游戏板块出现大面积暴跌,“腾讯一次跌掉一个小米”也成为热搜。

不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天便回应称,意见稿旨在促进行业繁荣健康发展,“将在继续听取相关部门、企业、用户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很难说,短短数天内,两次关于游戏的政策动作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可以看到的是,来自主管部门的安抚表态是很明显的。 

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企发展的时代基调下,任何涉企政策都可以触动企业及社会的敏感神经。社会情绪本身对政策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资本市场对社会情绪的反应,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放大。很多行业都有着类似“诱导奖励”的营销模式,如果只针对游戏行业做限制,也难免会触及公平性和合理性的争论。 

近年来,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关口,用户规模再创新高,达到6.68亿。游戏并不天然有原罪,相反,网络游戏的日益丰富和场景多变,其实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提起电子游戏,一部分人下意识会想到沉迷,尤其是未成年人容易沉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既然是复杂的社会议题,就不可能依靠游戏公司来单独解决,学校、家庭、游戏主管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乃至社会舆论的引导,都要积极参与进来。 

说到底,游戏也是一个产业,和其他精神消费产品并无本质区别,游戏甚至还是科技产业,很多其他领域的科技也是在游戏产业基础上伴生的。游戏产业也会生产GDP,也要纳税,也可以吸纳就业。说句可能不太恰当的话,其对社会的正向效益或许不亚于烟草、白酒等行业。 

比如,游戏工委就表示,希望“推动网络游戏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他们其实也认识到,游戏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国产知名游戏出海,受到世界各地“游民”的热捧,本身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这也从侧面启示企业,开发游戏不仅要突出娱乐性,还可以嵌入更多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此外,或许在开发之初,也需要意识到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监管的细化与审慎,从长期视角去计算成本和收益,并考虑建立一定的风险防御机制。通俗一点说,就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只是,大可不必对各种“信号”太过紧张,政策的一贯性和长期性是可以看见的。如果只看信号,今天可能是个绿灯,明天也可能是个红灯。认识到自身核心价值所在,并努力去开发它,就不至于走出绝路。

加载中...